环渤海城市商业地产实力排名:谁将是逆袭的“黑马”?2020-12-13 12:07
2015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国务院批准后印发《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以下全称纲要)。环渤海地区的合作发展不利于交织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研发对外开放,培育构成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转型升级新的引擎。从字面意思来看,环渤海因与渤海海域构成环抱趋势而故名。地理范围上由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华北平原三大区域板块构成早期区域内还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等五大省市,后期重新加入了山西和内蒙古的部分城市,区域涵括面积占到全国国土面积13%左右。不受历史原因和经济体量的影响,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对商业资源核心区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等等因素,要求了城市商业的活跃度。就在近日,深入调查,近距离揭露这个区域商业地产的谜样面纱。环渤海经济发展不平衡在2017年主要城市前三季度GDP名列中,名列前30的城市中,有6个城市为环渤海区域内城市。其中,北京排名第2位,天津排名第6位,青岛、沈阳、烟台、唐山分别位列第12、20、21、23位。其中,北京的GDP总量分别大约是天津、青岛、沈阳、烟台、唐山的1.5、2.5、3.6、3.6、3.8倍。从数据来看,环渤海地区主要城市的GDP总量相差悬殊。由于占据优质的市场资源和政策弯曲,京津地区的资源挤满度低,对河北、山东、辽宁等周边省份产生了虹吸态势。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构成了大城市资源集中于,周边城市资源短缺的橄榄核型空间格局。尽管与北京比起经济发展比较迟缓,但从全国范围内看,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相当大,未来发展势头向好。天津、唐山、沈阳、威海、烟台、青岛等沿海城市,具备天然的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持续加剧。但是,由于各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区域商业发展大自然也参差不齐。环渤海地区的商业发展水平基本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京津地区商业发展水平较高,北京商业已步入成熟期首都北京自古以来就享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才、政策优势,商业发展水平也维持着快速增长。主打业态仅有覆盖面积和生活方式演绎的商业综合体沦为北京核心城区商业地产发展的新趋势。据输掉商大数据中心公布的《京津冀商业地产研究报告》表明,北京早已转入商业发展的成熟期,未来追加供应不会持续增加,存量购物中心的运营沦为重点。既然早已转入成熟期,如何对存量展开精细化运营之后沦为了主要任务。今年一季度打开改建的王府井百货,改建后提高了亲子、娱乐餐饮等业态的占比,向年轻化、时尚化、体验化方向改变。